一是抓分类减量。打造简单、管用、可操作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有序推进源头分类减量,2023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覆盖。
二是抓体系建设。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垃圾转运处理设施设备,建立与分类要求相适应的收运处理系统;完善公众参与和群众监督机制,构建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系统。
三是抓市场运作。推动以县域为单位,捆绑打包村庄保洁、垃圾分类转运及公厕管养等进行市场化运营,力争到2024年底,农村环卫市场化率达100%。
四是抓收费机制。通过“村民缴交、政府奖励、社会捐赠”,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付费服务长效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