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岭协同处置项目举行首进垃圾仪式福州市区生活垃圾进入“零填埋”时代
时间:2021-01-01 09:45

  

  2020年12月31日,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举行了首进垃圾仪式,正式开始接收生活垃圾,红庙岭二期填埋场也于同日正式闭场,标志着福州市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预定目标。市城管委林长盛副主任到场祝贺并宣布垃圾仓启用。

  

  协同处置项目作为园区的托底工程和核心项目,也是园区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的收官之作。两年来,在省、市各职能部门、市城管委和项目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克服红庙岭地区常年多雨多雾,道路运输受限,山地施工条件差、新冠疫情影响等困难,全力推进建设进度。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彻底解决市区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处理,真正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占地约99.96亩,采用PPP模式建设,设计垃圾处理规模1200吨/日。与其他垃圾焚烧项目相比,该项目不仅对标“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标准建设,而且理念更先进,垃圾处置集成度更高,是新型的垃圾综合焚烧处置系统。  

   

  除了能够正常处理分类后的其他垃圾外,该项目还协同处置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其他处理项目产出的二级废弃物,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餐厨与厨余的沼渣、大件和园林垃圾的破碎物等,为福州市垃圾分类处理及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兜底保障。

  

  

  该项目建设运营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垃圾进场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进入机械炉排炉焚烧,全过程实现自动化处理。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工艺组合,确保烟气排放指标达到欧盟标准。该项目运营,预计年可发电1.9亿度,上网电量达1.5亿度。

  

  同日,红庙岭二期填埋场也停止收纳城区生活垃圾,正式闭场。1995年10月6日,红庙岭综合垃圾处理场正式运行,并接收福州市首车垃圾。25年来,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共填埋处理全市生活垃圾1400多万吨。
   至此,福州市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时代也正式宣告终结,翻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新篇章。
   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填埋场机械班的师傅们也从此告别填埋工作,将重新安排新的工作岗住。
来源:城市管理委员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