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环卫管理工作将继续以创建“清洁城市、美丽福州”为主要目标,按照省、市领导对省会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要求,立足敢为、能为、有为,全面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监管,完善环卫工作市场化机制,提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实现环卫事业跨越发展,提升城市环卫管理水平。
一、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监管力度,推行环卫精细化管理。
(一)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考评,维护市场化作业效果。根据2014年检查考核情况,2015年2月1日前对《福州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检查考核办法与导则(试行)》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建立日常考核、专项检查、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检查考核工作,提升环卫管理水平。按照《福州市关于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考核奖惩规定(试行)》落实奖惩措施,建立保洁企业退出机制,对四次排名在后三位的街(镇)和保洁公司取消路段合同。
(二)加强机械清扫冲洗作业,确保市区主要道路、人行道、天桥机扫冲洗到位,强化特殊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卫生保洁。要求各道路清扫保洁作业企业充分投入机械车辆作业,提升道路卫生水平。各区安排督查人员跟踪检查水车、扫路车作业情况,对违规和作业不认真的驾驶员进行处罚。强化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和特殊情况下的清扫保洁,消除重点时段的作业断档现象,解决好特殊情况下的保洁问题。
(三)2015年继续组织各区、各保洁公司环卫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学习环卫工作职业素质、业务技能、操作标准、安全作业规定和奖惩考核制度等内容。每月组织人员深入一线企业调研,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先进经验进行论证和推广,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提升我市环卫作业管理水平。
二、逐步推进垃圾收运市场化模式改革。
(一)试点推进垃圾收运市场化。2014年,晋安区福马路转运站完成垃圾收运市场化模式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1月5日,鼓楼区以华大、温泉、水部三个街道为试点,完成垃圾收运市场化作业公开招投标工作。拟于今年在各区再各选定3个街(镇)进行垃圾收运市场化改革,并逐步在四城区全面铺开垃圾收运市场化工作。
(二)完善市场化运作管理机制,推进有序竞争。加强检查监督管理。建立垃圾收运模式改革后的检查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各公司日常收运作业质量的考核与监督。在逐步推进垃圾收运模式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制定完善招标管理办法、环卫作业服务监管规章制度和环卫作业市场的监督机制等。明确垃圾收运市场化作业项目、任务量、经费定额标准、作业标准、考核要求、政府指导价、企业准入等规范性要素;完善服务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行业内的中介制度等,制定和完善市场监管相关法规政策。
三、加强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管理力度。
(一)推进设施设备建设,督促、指导各区环卫处抓紧完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计划新建转运站2座,公厕10座、休息屋5个、垃圾收集房10个;改造提升转运站2座、公厕4座;采购垃圾桶2000个、果皮箱3200个、垃圾转运箱体74个。继续推进马尾环卫公寓建设。
(二)重点推进鳌峰洲、大凤2个地下垃圾转运站建设,争取明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鳌峰洲地下垃圾转运站设计转运能力为每天转运1000吨居民生活垃圾,主要负责转运台江区全区及鼓楼区约200吨垃圾。项目选址在鳌峰公园,占地面积约20亩,预计总投资约2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项目争取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大凤地下站建设由鼓楼区负责实施,争取年内动工。
(三)加强设施设备管理。通过水车、扫路机已安装的GPS定位系统平台,时时掌握水车、扫路车的作业时间、作业轨道、作业成效,促进机械清扫与人工清扫互相配合。落实道路人行道人工清洗的制度。继续按月督查并上报各保洁公司机械车辆使用情况,确保所有车辆投入作业,落实对辖区主次干道每周1次清洗、重点景观线路人行道每周2次清洗的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