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上半年绩效指标运行情况
2013年上半年,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局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二是绩效管理与评估范围延伸到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三是按照下达的重大工作任务,科学设定本局绩效管理目标,指标考核占绩效评估总分35%,由业务工作实绩(4分)、履职能力建设(4分)、重大项目和“五大战役”(7分)、机关党建工作(6分)、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督查(各7分)等内容组成,分别占11.4%、11.4%、17.2%、20%和40%。四是绩效管理内容上,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评估结果运用、绩效整改提升等六个方面。五是健全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分解和细化工作任务,提出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措施、工作时限、时序进度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六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追究方法和措施。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年度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二、2013年上半年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一)稳步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截至6月底,全市共18个街(镇)和三环路实行清扫保洁市场化,8家保洁企业承担我市清扫保洁任务,保洁面积达1103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道路保洁面积的46%。鼓楼区已全面完成环卫保洁市场化,其它未全面实施市场化的城区正陆续挂牌公开招标,预计7月底,五城区将全面实施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环卫保洁市场化以来,实现了“一把扫把扫到底”,以及“横到边、纵到底、墙对墙”的无缝对接。
(二)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监管力度。道路清扫保洁提升经费到位后,加强对各区的检查指导,尤其是对人员到位、机械车辆上路作业情况进行巡查。同时,认真实施环卫绩效评估考核,以区为单位采取明检和暗访相结合,实施专业检评,每月组织2次绩效评估检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上半年组织检查12次,检查道路300条次、公厕300座次、转运站276座次,垃圾运输车1585辆,向市、区领导报送检查通报12期。
(三)加强环卫机械作业车辆管理。环卫机械下放后,一是通过在水车、扫路车上安装GPS系统,时时掌握作业时间、轨道和成效,实现机械和人工清扫科学配合,各尽其责、各负其责。二是落实人行道冲洗制度。三是3月份组织水车、扫路车机械作业观摩会;5月份组织五城区环卫处和8家环卫保洁公司实施“福州市环卫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开展道路冲洗保洁作业技能竞赛。
(四)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市级环卫设施福马路垃圾转运站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转运站内部正在进行绿化施工,设备正在调试,7月1日前完成。同时,完成改造提升榕城广场15座公厕任务。二是各区新建7座垃圾转运站。鼓楼凤湖转运站项目已向市规划局申报协调选址手续;台江鳌港路转运站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由于居民反对正在积极协调解决办法;仓山建新镇、金山街道、城门镇3座转运站,选址已获得市规划局审批并完成定桩工作。马尾亭江(闽安)转运站完成基础施工,魁岐、英屿两座转运站正在选址。三是各区改造6座垃圾转运站。鼓楼区天泉路、杨桥西转运站改造项目,由于区政府拟对全区垃圾收运方式进行改造,采用后装式垃圾压缩车沿途收集,提出暂缓改造这2座转运站。台江、晋安4座转运站正在设计、制定改造方案。台江区十二桥转运站改造项目调整为红星转运站改造,宁化垃圾转运站改造正在进行。晋安连洋、南湖转运站改造正拟定方案。转运站密闭化作业改造已完成7座。⑶改造10座公厕。鼓楼改造8座公厕,已完成1座,3座正在招标。晋安连洋、南湖2座公厕改造尚在设计方案。仓山新投放一座移动公厕正在选址中。
(五)规范环卫作业标准。一是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加强对路段保洁员和管理员的监管,道路清扫保洁做到准时完成普扫,全日制保洁到位,勤巡回保洁路段管理员每天跟班作业,监督巡查到位。二是拟定提升9条景观道路环卫管理检查方案,对景观道路卫生人工清扫、机械作业进行检查,规范普扫作业,落实人行道冲洗制度。同时不断完善机械作业、人工作业相结合的清扫保洁机制。三是为提升环卫管理水平,规范道路机械冲洗、清扫作业标准,倡导环卫机械作业创新发展,组织机械化作业质量标准及作业方式现场会,并组织市、区环卫处和各保洁公司开展道路机械冲洗清扫作业竞赛,提高环卫机械与人工配合作业水平。
(六)扎实开展市容综合整治。以9条重要景观线路为重点,突出治理脏、乱、差,落实长效管理,扎实开展市容综合整治。
1.加强占道摊点管理。5月1日起开展两个月摊档整治,清理摊档12350余处,查扣物品8250件;清理摊点1580余起,查扣摊车1088辆、其他物品403余件;会同公安查扣占道载货销售机动车185部,处罚62部56400元。同时,指导各区推进15个大排档疏导点建设,引导夜间饮食排挡、烧烤摊点进点规范经营。
2.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与新开业商家签订责任书,目前市区已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单位、商家达3万余户。同时,查处“门前三包”违规行为628余起,罚款71865元。
3.强化“两车”停放管理。3月1日至12月30日,开展市区“两车”停放专项整治。累计纠正“两车”乱停放26850余辆次,暂扣或搬离2005辆次,现场处罚1857辆次,罚款17932元。
4.清理拆除户外广告牌。承接市灯管办转来的违章广告牌拆除任务445面,目前已拆除156面,拆除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5.加强洗车场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无证洗车、占道洗车、污水外溢违章行为。共查处违规21起,立案14起,处罚9200元。
6.开展市容绩效评估考核。制定《2013年市区市容绩效评估考核办法》,局机关抽调9名同志对各区不间断实施实地检查考评,发出周检查情况通报9期、月通报2期。
7.强化市容日常管理。查处占道展示宣传173起,查扣拱门、帐篷108件,处罚12700元;汇总报通讯部门停机乱张贴发布电话号码3批次3519部;查处擅自破路等市政违规施工166起,立案58起,处罚10万余元;取缔学校周边摊点420余摊,查扣摊车13辆,清理乱堆放23处,收缴布条(布幅)27条,清理店外店、“两车”乱停放700多起;协助老干部每月3次以上督导活动20次,发现问题12条,提出民生工作意见60条;收缴碟片9771张、书籍6308本、六合彩7206册、宣传册11825册、非法出版物35110余件;收容无主流浪犬530只;查扣小喇叭83支。
(七)强化渣土规范化管理。一是督促151部未纳入监管渣土车落实整改、225部车辆接受交通违章处理;做好新准入的福建好运渣土运输公司现场的核查工作;集中审验12家渣土公司车辆819辆次;对20家次渣土公司因违规停办渣土运输卡。二是巡查临时受纳点47次,停止报备3个;城门镇下门洲地块作为泥浆固定受纳场累计受纳泥浆7000多立方。三是检查报备渣土工地106家次,核查新申报工地净车出场31家次,责令整改5家;检查在建工地126家次,发现未申报32家;摸排泥浆施工地50家;核查各公司报备停车场车辆4836辆次;向各责任单位发出要求制止并及时清理乱倒卸渣土函件38件。
(八)加大渣土执法处罚力度。通过调整执法力量,强化路面监管,开展渣土专项整治等,加大渣土执法力度。累计办理案件368件,其中噪声类55件、渣土类313件(未净车出场27件、未密闭95件、滴撒漏27件、无证45件、无证且未密闭8件、未按线路3件、未设置冲洗设备1件、无资质72件、乱倒卸5件、未取得准运资格1件、未携带运输卡2件、擅自处置27件); 暂扣渣土车217辆,移送交警查封98辆。到账罚款金额近345万元。
(九)提升内河生态补水和卫生保洁水平。一是提升内河生态补水水平。加强泵站运行管理,适时调整开关机时间和开机台数,满足内河生态补水需要;强化水闸调控,改善西湖、左海和晋安河、安泰河、白马河水质;完成部分泵站机组和水闸大修,推进泵站改造清淤工作,保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二是提升内河保洁效率和水平。签订新一轮《护河公约》170多份,沿河街道宣传栏设置《护河公约》专栏;实行常态化督查,教育告诫保洁员31人次,经济处罚16人次,处罚金额900多元;制止与劝导沿河乱扔乱倒43人次,制止临河乱搭电缆管线2起;安排机械保洁船在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等骨干和景观河道实施清漂作业。
(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工作。一是上半年五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二是上半年共消纳处理生活垃圾约45.9万吨,日均约2535吨,其中焚烧处理1580吨/天,填埋处理955吨/天。三是开展BOT项目监管。焚烧发电厂共消纳生活垃圾28.6万吨,发电8188万千瓦·时,稳定化处理飞灰5169吨,综合利用炉渣计57493吨。填埋气体发电厂对抽气区域进行调整,拟在填埋场扩容工程布置22口井,预计8月份重新开始发电。四是推进垃圾无害化、资源化项目建设。完成红庙岭二期填埋场续建工程可研报告、评审工作及地形测绘、地质勘察,地质灾害的评估及审查,初步设计及评审等工作,正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环评编制,施工图编制等,累计投入200万元;完成焚烧发电厂二期场地平整工程可研报告,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估及审查,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量清单与造价的编制等,正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环评编制、招投标代理抽取等,完成投入75万元。同时,开展数字化信息监管系统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项目政府采购,正开展调研和设计工作。
(十一)优化简化行政审批。为贯彻简政放权决策部署,从强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理念入手,优化行政审批。一是简化审批手续流程。将原有8大项、9小项审批服务项目,简政放权后剩余4大项、5小项,精简50%项目,共缩短审批服务时限16个工作日。二是努力为企业、市民提供高效、规范、廉洁服务,群众满意率100%。1-6月份,接受咨询610人次,受理申办件109件,办结率100%;发放运输卡5459张。三是做好职能下放对接工作。召开多场集中培训会,组织跟班学习培训,深入做好对接工作。及时在福州门户网站、市市容局网站公开审批项目、指南及填写范本,并提供下载。同时,加强对各区审批窗口的指导。
(十二)加大“六五”法制宣教力度。分别在《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发表“做文明市民,请勿高楼抛撒垃圾”、“请勿随手乱扔垃圾”、“做文明市民,展榕城人风采”等3篇普法文章;在福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继续每周不定期播放5集市容管理法制宣传动漫片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同时,开展行政执法队伍法制教育,出台《2013年学法计划》,组织学习《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福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十三)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开展《市容法》修订调研。借鉴上海、南京等地经验做法,重新草拟《市容法》修订调研报告及其建议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并于6月28日报市人大审议。二是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修订。参考国内兄弟城市经验,重新研究、完善和修改《福州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建议修订初稿),广泛征求意见,力争8月前报市政府审定。
三是开展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立法工作。重新研究、完善和修改《福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立法草案初稿,广泛征求意见。由于省政府办公厅4月19日出台的《福建省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具有各地实施的可操作性,建议先按省里规定,实施一两年取得经验后,再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福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
(十四)做好听证、行政复议和申请人民法律强制执行工作。累计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10场;依法答复当事人不服我局作出的《扣押(查封)物品决定书》,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1件;做好行政诉讼应诉8起;对37个当事人46个案件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五)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草拟上报2013年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拟在党校小区、制片厂小区、时代名城等10个小区及省委党校、电影制片厂、武警二中队等15个机关单位作为今年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全面落实2013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任务。目前市、区正筹备采购分类垃圾设备经费,并入户宣传。
(十六)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处置工作。一是组织到全市各星级餐饮企业、各类餐馆、饮食店、学校食堂等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产生单位开展调研。初步统计,五城区日产生餐厨垃圾约580吨。二是委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初步编制《福州市餐厨垃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采用BOT形式通过公开招标,在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规划用地内建设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理厂,规划项目日处理500吨。三是计划在2013年底前完成该项目BOT招标和立项工作,2014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十七)认真办理并反馈各类诉求件。一是受理市12345诉求件812件,其中渣土噪声类649件(约占总量的80%)、市容类121件、其它42件。二是受理省长信箱诉求件4件(其中渣土噪声类3件、市容类1件)。三是接待上访人员8批次,受理信访、上访件39件,其中渣土噪声类3件、市容类7件、其它类8件、转由其他部门处理21件(约占总量53.8%)。四是发布微博信息684条,受理(回复)诉求件73条。五是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36件、领导批办件655件。六是局110联动指挥中心接警3476起(不含违章搭建675起),其中渣土噪声类2526起(路面污染类365起)、占道经营类556起、其它类404起。七是办理数字城管件355件。
(十八)全力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从依法履职、办事效率、公开透明、服务态度、勤政廉洁五个方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建设美丽福州为目标,开展“树城管新风,创示范中队”活动,努力打造一支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执法队伍。
(十九)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围绕庆祝建党92周年,以及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开展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学习十八大学习新党章学习廉政守则”知识竞赛;三是开展“学习十八大,读书创佳绩”活动;四是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无偿献血活动;四是深入开展“四个万家”(即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主题实践活动。
三、2013年绩效管理指标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理念,改进作风,创新举措,落实长效机制,加强常态管理,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一)扎实开展绩效考核评估。扎实开展市容、环卫绩效评估检查,加强绩效考评,全面加强管理,着力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力求在长效管理和工作提升上见成效。
(二)扎实推进市容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张贴、渣土运输、散发小广告、沿街叫卖和乞讨等。
(三)强化渣土管理执法工作。规范渣土运输企业,强化渣土车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净车出场,强化临时受纳场监管;推进固定受纳场的选址和论证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查渣土处置违章,重点打击乱倒卸、乱堆放渣土等违法行为。
(四)完善内河保洁配套设施。积极协调市内河整治工作指挥部,结合内河整治工程进度,推进内河垃圾上岸码头、转运设施、拦污栅设施建设,促进内河保洁实现常态化、精细化。
(五)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BOT项目的日常监管及协调服务;推进城建战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进程,定期督查项目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积极推进环卫试点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推进餐厨垃圾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待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组织实施。
(七)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以加强党建工作,强化党性锻炼,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标兵形象;以建设示范中队为载体,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推进依法、文明、廉洁执法。
(八)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积极通过主流媒体、政府信息刊物、网络等平台,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参与并支持城管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管的良好氛围。
(九)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队伍廉政监管力度,遏制执法过程中腐败现象发生。
(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围绕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活动,找准自身在“四风”上存在的问题,下决心、下气力突出加以认真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