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 2025-03-01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诗榕 郭思琪/文 马俊杰/图
“‘垃圾箱’还没来,‘单车’也还没到,音响和投屏要让演员们先试试。”2月27日,福州市一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格外热闹,由福州市城管委开展的新年第一场闽剧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在此举办。
额头上架着眼镜、留着撮小胡子的欧成斌正在道具和设备间穿梭,大家都唤他“老欧”或“欧老师”。老欧今年76岁,他不仅是福州一民间闽剧团的团长,也是垃圾分类热心市民。自2020年起,老欧把垃圾分类融合进闽剧创作中,创作出系列作品,27日上演的《精美小街巷》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欧成斌(右一)和演员沟通表演细节
用“福州戏”宣导垃圾分类
既接地气又入人心
“咚、咚、锵……”随着一阵铜锣脆响,闽剧《精美小街巷》拉开序幕。舞台上,一位身着普通市民服装的演员骑着单车,向垃圾桶扔出了两袋垃圾。这一幕立刻引发台下观众的共鸣,大家纷纷指出,这太不文明了,垃圾没有分类投放!
随着剧情的推进,扮演城管的演员耐心地向市民解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定时定点投放的意义,既有传统闽剧的脸谱、身段、唱腔,又不失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觉得用闽剧宣传垃圾分类挺好的,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了解我们的工作。”参加活动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督导员巫女士说。
闽剧《精美小街巷》演出现场
老欧自8岁起开始学习闽剧,师从闽剧“武生泰斗”陈春轩,从10岁第一次登台,到如今已从艺60多年。
从2019年5月1日,福州市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老欧目睹垃圾分类实行“三端四定”工作模式,政府部门真抓实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他也发现一些群众自觉性还不够,没有认识到分类重要性,于是萌发了用自己擅长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闽剧来宣传垃圾分类的念头。“发宣传单或举办宣讲会等传统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有一定效果,但往往入不了人心。”他联系福州市城管委,主动对接各镇(街),通过实地走访收集素材,认真修改节目内容。
2020年初,老欧深入福州市多个社区,得知居民因不满垃圾房位置,趁夜搬屋,他便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了解群众心声,居民们在社区、城管干部的劝导下打消顾虑,主动将垃圾屋搬回。以该故事为原型,老欧花4小时写出了第一个“垃圾分类”闽剧剧本《垃圾房风波》并顺利开演。
此后,老欧还编导了《垃圾分类好处多》《精美小街巷》等剧本,5年间有近百场演出。对老欧来说,闽剧不仅能影响福州本地人,他特意在有限的舞台上设置了字幕设备,希望以此让“垃圾分类”深入每一位观众的心。
欧成斌的剧本
闽剧助力垃圾分类
老欧的闽剧剧本和演出,串联起榕城近年来的垃圾分类故事。2024年,福州市城管委通过“微课堂”组织1.3万余人次学习,开展10场分类设施和宣教基地“体验日”活动,举办7场快闪表演,部分镜头被全国宣推视频采用。联合永辉、朴朴等商超开展“低碳齐参与”活动,覆盖8500余人。
通过联合多部门推出宣教短视频,福州打造122路主题公交及地铁6号线潘墩站文化阵地。同时,组建千人专项志愿服务队伍,开展1.6万余场志愿活动。为完善管理标准,编制《2024年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方案》等文件,落实“一屋一督导员”制度。完成新(改)建230座分类屋(亭),创建四个省级示范区,建成烟台山主题公园、数智城市大管家平台等特色项目。福州市还积极推进省市交流协作,与云南、宁德、莆田等地结对帮扶,形成典型案例,共同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2025年,福州市城管委将深化“三端四定”模式,创新“人工+智能”督导,推进“两网融合”,强化宣传引导,推进垃圾分类入门入户,加强督查执法,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